膠東在線濟南5月27日訊(特派記者 鄔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搶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契機,加快高科技成果產業化,為這片798平方公里的熱土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起步區范圍內一大批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務、新消費的“四新”產業,正在黃河北岸的各大園區扎根成長,點燃了動能轉換的“強力引擎”。
貫徹綠色城市建設理念高科技成果產業化收效頗豐
綠色發展要求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新型發展模式。中科新經濟科創園作為起步區重要建設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全面貫徹綠色城市建設理念,廣泛采用綠建二星、三星標準,全程采用BIM設計。其中,運營中心按照綠建三星+LEED金雙標準認證,鋼結構裝配率達80%;國際人才公寓鋼結構裝配率95%,達到AAA級裝配式建筑標準,其余部分建筑采取近零能耗被動式建筑標準,建筑綜合節能率達77%,切實貫徹了綠色發展的理念,努力實現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

據介紹,園區致力于建設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國家級研發中心和雙創示范基地,現已落地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計算所泛在智能研究院和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等中科院三大院所,以及徐建中院士工作站,其中,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及4號實驗臺已經投入使用,園區計劃今年年底全部建成交付。
中科新經濟科創園目前已逐步從建設轉入運營,著力打造產城融合、智慧互聯、宜居宜業的未來產業社區。

目前,園區建設發展已取得豐碩成果。20兆瓦燃氣輪機預計年底交付后實現銷售額4000萬元以上,邁出園區高科技成果產業化第一步。建設中的濟南國際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園,已落戶邊緣計算、智慧法務、智慧健康等領域高科技企業5家;輻照安全的探測設備、核應急監測車載平臺等工程化開發項目已生產出樣機并簽訂銷售合同,今年年底載體交付后可立即投產;X射線無損檢測設備正逐步面向芯片封裝、電子產品質檢等領域進行產業化落地;計算所泛在智能研究院將設立中日韓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聯合會,打造中日韓產業合作與對外開放新高地。
打造黃河北岸“智慧大腦”激活數字經濟強大活力
數字經濟正在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成為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能。
作為起步區的首個省級成長型數字經濟園區,山東黃河數字經濟產業園積極探索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加快數字產業集聚、構建數字基礎設施,按照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方式創新園區運營模式。園區以數字經濟為核心,建設集生產、科研、辦公、生活、商業、公寓和數據服務于一體的新時代工業綜合體,將承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數字經濟產業高端優質項目,推動形成數字經濟產業集聚效應。
據介紹,山東黃河數字經濟產業園規劃占地面積約257畝,總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規劃建設6棟大型廠房,12棟小微企業廠房,3棟中軸配套,4棟人才公寓以及地下車庫等相應配套設施,項目總投資約25億元。目前,園區首開區4棟廠房已基本完工,具備企業入駐條件。半年時間便已經聚集了大數據、智能制造、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多個科創領域高質量企業近240家。

其中,京東智能電商產業總部作為園區先期入駐的企業,以“技術+產業”的合作模式,整合京東零售、物流和技術等全要素資源與平臺聚集能力,對起步區全領域產業賦能。2018年9月,京東集團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達成全面戰略合作,目前已經落地京東(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濟南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倉,匯聚“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新型生產要素,助力濟南市打造數字經濟基礎設施。
目前,山東黃河數字經濟產業園已實現239家數字經濟企業集聚入園,覆蓋134家電商企業,105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創新型企業,數字經濟產業規模影響力凸顯;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倉現已交接完成并投入運營,成為濟南地區京東大件倉儲基地,訂單覆蓋濟南、德州、聊城、泰安等十余個山東地市級城市家用電器、大型家具等商品運送以及河北、山西部分地區。
聚焦高端會展黃河元素彰顯時代價值
目前,起步區重點聚焦總部經濟、高端會展、數字經濟、氫能源、高端綠色建設等產業方向,實施園區連片開發,累計簽約77個項目,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綠地國博城會展中心作為高端會展建設載體,也是起步區最早開工的項目。
綠地國博城會展中心擁有優越區位交通優勢。根據項目副經理張海波介紹,綠地國博城會展中心位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崔寨片區國道220兩側,會展北路以南,距離遙墻國際機場8公里,距濟南市中心約20公里。主體項目建筑設計及內部交通與周邊交通密切聯系并有機銜接,場地東西兩側分別利用高鐵站、機場的區位優勢大量拓展人流,利用220國道與青銀高速的便捷交通條件,形成服務于崔寨片區、乃至整個先行區的會展服務功能。
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中,“充分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作為新動能的兩個重要方面之一進行了單獨表述。綠地國博城會展中心在建設中也充分綜合黃河文化,嵌入黃河等濟南元素,將屋頂設計成黃河波紋形狀,“象征著黃河之水的中央共享長廊,豎向的律動、局部黃河石造型以及水波樣屋頂造型,宛如凝固的音樂,縱情唱響一曲來自歷史奔向未來的黃河贊歌”;一片片“柳葉”形鋼桁架取自濟南代表性詩句“四面荷花三面柳”。

張海波介紹稱,目前正在建設的是展覽中心西區,工程建筑面積37.2萬平方米,凈展覽面積約15萬平方米,室內地面承載力可達5噸/平方米,滿足世界所有類型展覽的需求。與此同時,總重近5000噸的“柳葉”屋面桁架吊裝在國內尚屬首次。為承擔“柳葉”形房梁荷載受力,展廳結構采用4排混凝土框架柱,最大限度保證整體的穩定性。框架結構也可為后期會展中心改擴建,比如增設通道,提供可能。
據了解,綠地國博城會展中心總占地1867畝,總建筑面積168.7萬㎡,會展凈展面積51萬㎡。項目包括展覽中心、會議中心、酒店中心建設,是集展覽、會議、酒店、餐飲、服務等于一體的超大型會展綜合體。整體建設及周邊配套設施總投資近千億元,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球綜合規模最大的會展中心,同時也是金屬屋面面積最大的會展中心、地面承載力最大的會展中心、單館跨度最大的會展中心。作為全球最大的會展中心,建成后將具備承接APEC、G20等國際峰會的能力,甚至可以承辦游艇、飛機等大型重型機械展覽,對濟南發展會展經濟將起到極大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