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9月14日訊(記者 許加薇 通訊員 王秋晨)街老、院老、房老、設施老、生活環境差是許多老舊小區居民共同的煩心事,也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如何破解老舊小區常見的“四老一差”的困局?今年4月,《煙臺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施方案》正式印發,對老舊小區改造內容、組織實施形式、資金籌措方式、改造要求等逐一明確。按照計劃,2020年,全市計劃投資16億元改造老舊小區203個、10萬戶、867萬平方米,任務量居全省首位。方案同時提出,到2024年末,全部完成2005年12月31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
近日,記者從煙臺市住建局獲悉,目前,全市203個老舊小區均已完成可研立項審批、設計方案制定和施工圖編制,并已全部進場開展拆違拆臨、雨污分流、道路更新、房屋外觀修繕、市政管線施工等工作,開工率為100%,累計完成投資3.3億元。
老舊小區改造各具亮點
今年是新一輪老舊小區改造的開局之年,煙臺樹立全市一盤棋的思想,各縣市區政府(管委)為責任主體,街道辦事處全程參與,整合縣市區、街道、社區資源,調動群眾積極性,讓社會資本參與進來,共同推動老舊小區改造。

其中,萊陽市今年計劃改造13個小區,4032戶,計劃投資7000余萬元,而梨園小區1-3期三個項目選為全國試點項目。自今年5月5日開工以來,萊陽集中力量,加快推進。目前各小區進展順利,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0%以上,累計完成投資5700余萬元。其中肉聯廠小區已基本竣工,是煙臺開工最早、速度最快、質量最優的縣市區之一。
2020年,海陽市計劃10個小區進行改造,總建筑面積為27.6萬平方米,涉及樓棟117棟,戶數為3807戶,預計改造資金約6000萬元。結合國家發改委、住房城鄉建設部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試點的契機,同時探索老舊小區改造的創新模式,海陽市采用了“1+N”,實施以咨詢單位牽頭設計、造價、招投標、監理等企業,“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的全新模式,一次性招投標,將老舊小區改造建設周期整體縮短。
這種被稱作“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的新模式,已在海陽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應用,全面承擔了從方案設計、可研立項、施工圖設計、工程招標、施工管理(包含工程監理)、竣工驗收等各個階段的管理工作。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咨詢單位多次組織設計方仔細、多途徑進行民意調研,以《煙臺市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為依據,制定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解決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改造老百姓真正希望改造的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咨詢單位組織小區業主代表參與建設項目的各個環節。當居民意見不一致時,積極配合街道進行協調。
“從居民口中得知最迫切需要改造的雨污分流包含在本次的改造項內。”作為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單位,山東百偉建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現場派駐充足的各專業的管理人員,既有按規定配置的總監理工程師、專業監理工程師、監理員,也有負責溝通協調的項目經理和技術支持團隊,由各個專業的設計人員、項目管理人員組成的巡檢小組每周對各個小區進行巡視,并相應的做周計劃和總結。還有使用自主研發的數字化平臺,是集BIM、GIS、阿里云、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ERP等多項關鍵技術,集成項目管理、資料管理、視頻管理、參建單位管理等眾多分包單位業務系統,可以高效、科學、智能地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牟平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包括45個老舊小區,涉及居民12990戶。牟平區從統籌協調機制、項目生成機制等六個方面進行了創新完善,順利啟動了片區改造工作。其中,牟平區已于今年3月全面完成了城中區和城邊區2000年前建成且建設標準不高、年久失修的老舊小區統計匯總工作,建立了老舊小區數據庫。兩次組織開展城區范圍內老舊小區調查統計工作,通過發動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物業人員和第三方機構走訪居民樓長和居民代表進行了廣泛的問卷和座談,聽取小區居民對改造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科學編制牟平區老舊小區改造計劃。
建立老舊小區改造“跟蹤宣傳”機制,在網絡、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上進行了廣泛宣傳,利用“互聯網+共建共治”等線上線下手段,充分征求了群眾意見,發揮了社區居民的主體作用。
在牟平區的體育場片區綜合改造項目、新一中片區綜合改造項目中,探索完成了“4+N”改造融資模式中的“大片區統籌平衡模式”“跨片區組合平衡模式”。憑借對“4+N”改造融資模式的成功探索,煙臺市成功被選為2020年省財政支持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城市,體育場片區綜合改造項目和新一中片區綜合改造項目也已于4月29日被山東省住建廳列入“承擔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任務”和“承擔“4+N”改造融資模式試點任務”項目名單。

改造以群眾滿意為標準
改造全過程讓居民參與進來,充分尊重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是老舊小區改造追求的最終目的。
煙臺市老舊小區改造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準,做到“改不改,群眾說了算”“改哪里,群眾拿主意”“改的怎么樣,群眾來評價”,避免“政府干、群眾看”的現象。
改什么居民說了算,在編制改造設計方案階段就進行民意調研,征求居民意見;改造施工過程邀請居民進行監督,除了有正規監理進行監督的同時,邀請居民也對施工進行監督,讓居民把控施工的質量;改的怎么樣由居民來評價,竣工驗收時也要征求居民的滿意度,通過開展滿意度問卷調查,將全市203個老舊小區排出高低順序并進行公示,與獎補資金分配掛鉤,倒逼老舊小區改造高質量推進。征求居民意見和建議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包括座談會、問卷調查和網上征集等。
例如,芝罘區利用發放《防疫建議書》的機會,廣泛發放“老舊小區改造意見征集表”;萊山區利用微信公眾號向小區居民公示改造設計方案;萊陽市做到改造內容菜單化,小區居民自主“點菜”,通過多種方式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