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4月7日訊(記者欒雪)在我國,肩膀痛經常被認為得了“肩周炎”,現代醫學的發展告訴我們:大部分肩膀痛不是肩周炎!而是由“肩袖損傷、肩峰撞擊癥、肩關節不穩、崗上肌腱鈣化……..等十余種疾病引起,每一種病都有不同的治療手段,有不同的運動鍛煉方法和禁忌動作。有些人因肩膀痛被誤診為“肩周炎”、導致誤治、盲目運動、病情惡化的現象非常普遍。
4月3日毓璜頂醫院公益直播課,運動醫學科徐強主任就肩膀痛究竟是哪種病癥呢?又該采取哪些正確的治療手段?世界上目前治療肩膀痛的最新方法是什么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排除誤區
肩痛不等于“肩周炎”
徐強告訴記者,“肩周炎”是一個古老的、140年前的診斷,隨著肩關節外科的發展,特別是磁共振、CT的臨床應用,醫生們已經認識到,引起肩關節疼痛的疾病很多,包括肩袖損傷、肩峰撞擊癥、喙突撞擊癥、肩粘連性關節囊炎(凍結肩)、肩關節不穩、SLAP損傷、腱病、鈣化性岡上肌腱炎、肩鎖關節病、肩骨關節炎、胸廓出口綜合癥等。
老百姓認為的“肩周炎”國際上統一命名為“粘連性肩關節囊炎”,因為好發于50歲上下的中老年人,又俗稱“五十肩”,大約有2%~5%的發病率,女性較男性多見。有研究發現,在60歲以上由于肩痛就診的老年人中,肩袖損傷和肩峰撞擊癥的發病率最高,達85%,其發病率遠遠高于所謂的“肩周炎”。因為肩關節疼痛的鑒別診斷本身就非常困難,沒有受過肩關節外科專門訓練的醫生很難正確診斷。“肩周炎”這個診斷已經被濫用多年,所有搞不懂的肩關節疼痛統統都扔到“肩周炎”這個垃圾桶里。“這就造成了許多的漏診、誤診和誤治,例如‘肩袖損傷’和‘凍結肩’的某些功能鍛煉方法是相反的、如果按照凍結肩那樣‘拉吊環、爬高、甩手臂’鍛煉,就可能造成肩袖撕裂進一步加重的嚴重后果。”診斷正確是對癥治療的第一步,徐強告訴記者面對病患容不得半點馬虎。
徐強提醒,有肩袖損傷病史的中老年人,切忌手提物品過重,避免增加肩關節肌腱的張力。中老年人有條件可選擇在室內活動,穿寬松長袖運動服,避免肩關節外露,加強肩部保暖。在開始正式運動前一定要做一下熱身活動,即緩慢、有控制地做上臂旋轉動作,可以幫助拉伸和鍛煉肩袖肌肉,預防肩袖損傷。運動完同樣注意拉伸肩關節。
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進入直播間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