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打著“元宇宙”、“NFT”(非同質化代幣)等新概念實施非法集資開始冒頭。這些犯罪活動往往以“元宇宙投資項目”“元宇宙鏈游”等名目吸收資金,涉嫌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具有較大誘惑力、較強欺騙性,參與者易遭受財產損失。
關于元宇宙,維基百科是這樣定義的:是一個集體虛擬共享空間,由虛擬增強的物理現實和物理持久的虛擬空間融合而創造,包括所有虛擬世界、增強現實和互聯網的總和。簡單得說,元宇宙是Web3.0時期的數字世界。
NFT全稱為Non-Fungible Tokens,即“非同質化代幣”。在谷歌上被定義為:存儲在區塊鏈上的數據單位,證明資產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不能互換。NFTs通常可以是照片、視頻、音頻和其他類型的數字資產。NFT是元宇宙中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在未來的元宇宙生態系統中,應該是同質化資產與非同質化資產共存。
2022年2月18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發布《關于防范以“元宇宙”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提示有關手法及風險包括:
一、編造虛假元宇宙投資項目。有的不法分子翻炒與元宇宙相關的游戲制作、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概念,編造包裝名目眾多的高科技投資項目,公開虛假宣傳高額收益,借機吸收公眾資金,具有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行為特征。
二、打著元宇宙區塊鏈游戲旗號詐騙。有的不法分子捆綁“元宇宙”概念,宣稱“邊玩游戲邊賺錢”“投資周期短、收益高”,誘騙參與者通過兌換虛擬幣、購買游戲裝備等方式投資。此類游戲具有較強迷惑性,存在卷款跑路等風險。
三、惡意炒作元宇宙房地產圈錢。有的不法分子利用元宇宙熱點概念渲染虛擬房地產價格上漲預期,人為營造搶購假象,引誘進場囤積買賣,須警惕此類投機炒作風險。
四、變相從事元宇宙虛擬幣非法謀利。有的不法分子號稱所發虛擬幣為未來“元宇宙通行貨幣”,誘導公眾購買投資。此類“虛擬貨幣”往往是不法分子自發的空氣幣,主要通過操縱價格、設置提現門檻等幕后手段非法獲利。
案例:炒作“元宇宙”概念股誘騙他人投資
市民老李刷到一則理財視頻廣告,廣告稱投資“元宇宙概念股”每月可收益50%。好奇心驅使之下,他添加了客服聯系方式,隨后被拉入概念股投資群。投資群中包含1位投資“大師”、5名投資顧問以及36名股友。“大師”自稱從業10年,理財經驗豐富,顧問認真負責積極解決問題,股友踴躍跟投,不時曬出大師帶單做單的賺錢截圖。其樂融融的氛圍,逐漸讓老李也卸下了防備。
慢慢地,他每天關注群消息,認真學習“大師”的理財直播,也逐漸開了戶,投入了資金。在大師的指點下,他購買了指定的“元宇宙概念股”,短短三天,就掙了4000元。嘗到甜頭后,老李決定加大投入,不料股票一跌再跌,從賺4000元、8000元、1萬元,到虧損2萬元、17萬元、36萬元…
風險提示:
第一,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務必守好您的“錢袋子”。金融消費者在投資理財時一定要查看企業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是否包含發行理財產品、對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企業是否取得理財投資相關金融牌照或經金融管理部門批準。要樹立理性投資理財觀念,切勿相信所謂“穩賺不賠”“高收益、零風險”的謊言,謹記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
第二,日常生活中增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慎重對待合同簽署環節,不與銀行、保險從業人員個人簽訂投資理財協議,不在空白合同上簽字,不隨意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重要信息,不隨意登錄陌生網站,不隨意點擊陌生鏈接,不隨意掃描陌生二維碼,以防個人信息被騙子冒用、濫用或非法使用,甚至危害個人名譽和資金安全。
第三,對新型非法集資套路保持警惕,對當下熱門概念炒作保持冷靜,千萬不要被新事物迷惑。要學會擦亮雙眼認清非法集資的本質,多關注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發布的非法集資風險提示,若遇到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及時舉報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