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正加速向中國創造轉變。
在這股創新浪潮中,如何突破技術壁壘,打造出一張張閃亮的“好品牌”名片?

用深厚的產業積淀、用協同創新的產業鏈思維、用“做難而正確的事”的堅韌精神。
這是山東的答案。
在山東,有這么一家企業——智慧家電品牌海信。今年其最新研發的RGB—miniLED電視,吸引著來自全球的目光。
海信最新推出的RGB-Mini LED電視,憑借紅綠藍三原色背光技術,實現了遠超傳統液晶和OLED的色彩表現力,成為全球顯示技術的標桿。
這一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山東企業十年磨一劍、整合產業鏈資源的成果。
產業鏈協同創新,是山東品牌的硬核競爭力。從2015年啟動首顆畫質芯片研發,到2024年HV7108芯片問世,海信不僅依靠自身技術積累,更通過與安徽芯瑞達等產業鏈伙伴的深度合作,構建了“芯片—背光—面板—算法”的全鏈條創新體系。海信將產業鏈企業“請進門”,建立聯合實驗室,形成研發共同體。這種開放協同的產業思維,正是山東企業能夠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近些年,山東電子信息產業生態以青島為核心,串聯濟南、濰坊、煙臺等地,形成了智慧家電、軟件服務、傳感器、光電顯示等特色產業集群。青島智慧家電產量占全國1/3,濟南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能級全國領先,這些“山東好品牌”共同構成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膠東高地”。產業鏈的深度協同,讓山東企業不再單打獨斗,而是以系統化的創新力參與全球競爭。
這是以產業鏈思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也是山東企業在新時代的精彩故事。
做難而正確的事。
在海信的研發歷程中,RGB電視的背光控制涉及芯片算力、算法優化、色彩校準等多個維度的技術難題,變量復雜度呈指數級增長。海信研發團隊沒有選擇走捷徑,而是選擇了一條最艱難的路——自主攻關核心芯片技術。
十年研發,歷經無數次失敗與調整。研發團隊曾集中封閉在青島的一個研發場所,夜以繼日地攻堅克難。這是“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是不浮躁、不投機的工匠精神,是沉下心來用時間,換取真正的突破。
技術突破,是銳利的“劍”,而企業的戰略定力,則是沉穩的“鞘”。海信不盲目追逐短期市場熱點,而是堅定選擇高端顯示賽道,最終在CES展會上以116英寸RGB-Mini LED電視斬獲“全球科技突破產品”大獎。當國際同行驚嘆“為什么是海信”時,答案正是山東企業“認準方向、久久為功”的執著。
海信的成功,不僅是單一企業的勝利,更是山東產業升級的縮影。
在山東,產業鏈思維比單點突破更重要。現代科技競爭已從企業間的較量升級為產業鏈生態的比拼,山東企業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形成了“1+1>2”的協同效應。
在山東,核心技術必須自主可控。不依賴國外技術,而是堅持自主研發,逐漸掌握行業話語權。
在山東,長期主義是創新的基石。在快節奏的市場環境中,山東企業仍能保持戰略耐心,用十年時間打磨一項技術,這種定力,最為可貴。
山東好品牌的背后,有儒家文化的厚重底蘊,又有現代工業的創新銳氣。這是獨特的“山東精神”:創新、協同、堅韌!
創新從不止步:從傳統制造到高端顯示,山東企業不斷攀登技術高峰,以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攜手共進同行:通過產業鏈深度協同,構建起“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產業新生態;堅韌永不言棄:面對技術瓶頸,山東企業始終迎難而上,用執著詮釋齊魯大地的實干精神。
一塊屏幕,十年磨劍。海信的故事,是山東企業從“跟跑”到“領跑”的一次跨越,是中國制造向世界遞出的一張創新名片;是山東企業以產業鏈思維聚力、以自主創新突圍、以長期主義深耕的生動寫照。在全球科技競爭的賽道上,它更是“山東好品牌”的硬核宣言——中國制造,正在定義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