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臺時刻3月5日訊(融媒體記者 賈楚航 李俊鋒 王向榮 攝影 李剛)3月1日起,煙臺在全省率先制定實施《煙臺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對全市80多萬民營經濟組織來說,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對促進全市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意義深遠。
在3月5日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煙臺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上,煙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萬樹建表示,“《條例》的頒布實施,必將對我市營商環境的改善和民營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尤其在當前面對疫情防控和經濟下行雙重壓力、雙重考驗的關鍵時期,《條例》的頒布實施和一系列支持企業應對疫情穩發展政策的出臺,對于增強和堅定企業發展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推動全市經濟平穩運行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事實上,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煙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實有市場主體86.76萬戶,其中各類企業23.44萬戶,個體工商戶61.6萬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73萬個。
市場主體中,除了外商及港澳臺商企業4261戶,還有為數不多的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企業,按照《條例》對民營經濟的定義,剩下的都是民營經濟組織,有86萬多個,占全部市場主體的99%以上。
煙臺民營企業中,除了南山、玲瓏輪胎、杰瑞、榮昌制藥等一批規模大、實力強、創新能力處于全國甚至全球領先水平、在大國重器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骨干企業,還有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速度快、發展前景好的獨角獸、瞪羚、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術企業,提升了煙臺市民營經濟的整體形象和影響力。
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煙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民營經濟是典型的環境經濟,哪里的環境好,哪里的民營經濟發展就快,發展就好。”萬樹建表示,煙臺在全省率先開展民營經濟地方立法工作,率先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條例,充分說明市委、市政府對民營經濟工作的高度重視。“惟有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才能有根本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