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7月18日訊(通訊員 徐冰鑫)在齊魯大地東北端,一幅以數字技術為筆、惠民初心為墨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三年來,山東移動煙臺分公司(以下簡稱“煙臺移動”)深入貫徹國家“數字鄉村戰略”,錨定煙臺市“12341”鄉村振興工作思路,累計在農村區域建成5G基站2300余個,農村區域光纖覆蓋率達100%。從智慧大棚里的櫻桃紅到區塊鏈溯源的蘋果香,從無人機巡護的梨園到云端帶貨的農民主播,煙臺移動以“網絡筑基、應用賦能、公益暖心”三大工程,書寫了國企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網絡筑基織密鄉村信息“高速網”
煙臺移動將網絡建設視為鄉村振興的“先手棋”,讓信號滿格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底色”。
近三年,煙臺移動持續推進“全光智慧農村”建設,為萊州、招遠等糧食主產區鋪設光纖超萬皮長公里,惠及數十萬農戶,村民平均網速從30Mbps躍升至500Mbps,實現了“千兆光網進村入戶”的愿景,為電商、直播帶貨等新型銷售模式奠定堅實網絡基礎。針對丘陵、海島等復雜地形,煙臺移動創新采用“衛星+5G微波”混合組網技術,打造“海陸空一體”覆蓋工程,在長島、昆崳山等偏遠區域新增基站72座,實現行政村5G信號100%覆蓋,自然村寬帶通達率從85%提升至100%,打通鄉村數字化“最后一公里”。
在蓬萊、海陽等13個區市部署“移動看家”安防系統,安裝智能攝像頭2萬余臺,實現果園、漁場、村居24小時云端監控。牟平區通過該系統協助破獲盜竊案件,讓農產品安心成長,讓農民們放心致富。
應用賦能智慧農業激活“新質生產力”
煙臺移動聚焦特色產業,打造全國智慧農業標桿,助力果農從“會種地”到“慧種地”的科技蛻變,從“靠天吃飯”到“靠云增收”的產量質變。
煙臺移動助力福山區張格莊鎮建成全國首個“5G櫻桃數字大棚”,部署溫濕度、土壤墑情傳感器3000余個,聯動自動灌溉系統,使櫻桃糖度提升15%,節水30%,助力農業智能化生產。在萊陽蘆兒港梨園,萊陽秋月梨基地引入5G網聯無人機,200畝梨園噴灑作業時間從3天壓縮至4小時,農藥用量減少25%。正如福山區櫻桃種植戶王德勝所言:“以前靠天吃飯,現在靠屏豐收!”
此外,煙臺移動還助力實現了田間到舌尖的信任革命。在海陽“王掌柜發城蘋果數字綜合體項目”果園,成功應用了“區塊鏈+農產品溯源”系統,消費者掃描蘋果二維碼即可查看種植全流程VR影像,帶動合作社增收1800萬元。助力煙臺市漁船漁港智慧化管控平臺搭建的“膠東漁獲云平臺”,為2000艘漁船安裝衛星定位終端,實現海鮮從“捕撈-冷鏈-餐桌”全程可視化。
公益暖心,幫扶培育“興農新力量”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煙臺移動將公益行動與可持續脫貧深度融合,組建“黨員助農服務隊”,為龍口粉絲、萊陽梨膏等30余種特產搭建移動云商城,累計培訓農民主播超600人次。在招遠畢郭鎮設立“5G電商孵化基地”,免費為200家合作社提供“云店鋪”搭建及運營指導。
近三年,煙臺移動累計開展“銀齡跨越數字鴻溝”活動,走進47個鄉鎮教授智能手機使用、反詐知識,惠及老年群體3.8萬人次;聯合教育局搭建“鄉村教育云平臺”,為56所偏遠學校開通5G雙師課堂,共享煙臺二中、牟平一中等優質課程。
在棲霞蘋果合作社的直播間里,62歲的張桂花第一次對著手機喊出“家人們”時羞澀的笑容;在長島漁船甲板上,老漁民通過5G視頻向兒女展示剛捕到海參時眼角激動的淚光……這些瞬間,比任何數據都更能詮釋鄉村振興的本質。科技的溫度照亮每一個平凡夢想,煙臺移動正以科技之力書寫最動人詩行。從山海相連的漁村到果香四溢的田壟,煙臺移動的“數智基因”已深深融入鄉村肌理,以國企擔當交出了一份從“網絡筑基”到“智慧賦能”再到“公益造血”的厚重答卷。
鄉村振興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用溫度融化數字鴻溝的堅冰。未來,煙臺移動將持續深化“數智鄉村振興計劃”,圍繞中國移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新型信息服務體系“兩個新型”戰略,繼續探索5G北斗農機導航、AI病蟲害診斷等新技術的應用場景,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更具穿透力的移動方案!